- 1 - / 6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90—92 页内容。 [教学设计思路] 我这节课紧紧围绕 1、为什么要学平均数;2、什么是平均数3、如何求平均数;4、平均数的应用这四个问题来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夹球游戏:男女生对抗赛 三男三女:女队成绩好还是男队成绩好?用总数表示。 - 2 - / 6 教师参与游戏:女队 4 人,人数不相等,用总数表示不公平,引出用平均数。(版书课题:平均数) 师:那怎样求平均数呢?(版书:求)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 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 1 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你能很快的说出他们各自的数量吗? 用统计整理数据,最先读出小明收集的个数,依次再读出小亮、小兰、小红收集的个数。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 小结 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得出 “平均数13”,用这样的方法太费时,还有更有效的办法吗? 继续观察:1、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总量) 2、“平均”用哪种数学方法解决?(除法) 3、“平均”分给的几个人?(4 个) 小结 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追问:1.括号内表示什么?(总数) 2.4 表示什么? (个数) 3.13 表示什么?(平均数)13 是谁的平均数?它能表示某个人收集的个 - 3 - / 6 数?是 4 个人的总体水平。 4.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