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流程 性能测试流程全景图 性能测试的工作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执行和调优阶段 三、总结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工作: 性能需求调研: 客户能接受的响应时间,每日单交易处理能力,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环境搭建方式、并发用户数、日交易数量等。 确定业务模型: 根据需求调研,分析哪些交易是每日需要处理使用的功能,哪些交易是月底或者年底需要批量处理,来划分测试交易的等级。 确定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的目的是确定此次系统测试的目的,定义一个性能测试的入口准则,出口准则,并确定测试的交易业务模型、业务指标、测试模型、测试指标,以及发起测试的测试策略、执行策略、监控分析策略、以及测试内容、测试环境、工具、数据、脚本的准备、测试风险策略等。 确定测试计划: 制定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约束测试各个活动的起止时间,为性能测试的准备、执行、分析与报告、总结等环节给出合理时间估算。 建立测试环境: 建立测试环境主要是在需求调研后根据实际上线系统环境的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模拟测试环境,准备测试数据等。 准备测试工具、脚本及测试数据: 根据分析系统架构模式对自动化测试工具选型、对脚本的录制调试以及测试系统存量数据的准备。 准备测试监控工具: 在性能测试的开始前,需要配置完成监控工具,用于监控每个虚拟用户的状态,及时采集交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各主机的CPU、I/O 和内存等硬件资源利用率信息。 类别 监控指标 说明 业务交易类指标 交易平均响应时间 利用 LoadRunner,对各个交易的指标进行分别监控,并记录结果。各交易成功率通过查询后台数据库或交易日志的方式获得。 交易吞吐量(TPS) 各交易的成功率 系统资源类指标 主机 CPU: CPU 利用率、队列长度 利用 LoadRunner 或者Spotlight、Glance、nmon、MyAME、Sar、Top 等监控工具对每台主机进行监控。 主机内存: 内存占 用率、Page in/sec、Page out/Sec、Sw ap in/sec、Sw ap out/sec 主机 I/O: Disk 等待 队列长度、磁 盘 忙 闲 率、磁 盘 空 间使 用率 测试环境预 热 : 环境预 热 就 是在环境搭建完成后录制调试完脚本对录制好 的脚本都 执行一 次 ,因 为一 些 程 序 在服 务器重 启 时期 需要编 译 。 各个服 务器 参 数化调整 : 环境搭建好后根据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对系统各个环境进行系统参数调整、W EB 服务器参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