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摆手舞的来源

摆手舞的来源_第1页
1/9
摆手舞的来源_第2页
2/9
摆手舞的来源_第3页
3/9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摆手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颇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它是土家人用歌舞戏剧酬报祖先的重要赛会,是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现象。因此,关于它的起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截至今天,学术界已做了不少的讨论,不少学者对此也发表了可贵的见解。但仍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概而言之,大致有这样几种观点: 第一种,巴人原始舞蹈之说 1、由军战舞到巴渝舞(或踏蹄舞)再到摆手舞; 王光在《中华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史》中提到:早在殷商时代,就有巴人“歌舞以凌殷人”的记载,至汉代演变成“巴渝舞”进入宫廷。 1) 最早始于军战舞 《华阳国志·巴志》中曾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倒戈,故世谓之日„武王伐封,前歌后舞‟也。”目前,许多学者大都根据这个典故,一致认为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军战舞。并且认为,“民间有大量摆手舞起源的传说,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摆手舞最早源于商周时期巴人的军战舞。”(王光,1998)也有学者将之称为“军前舞”。早在公元前 11 世纪中叶,土家先民组成的“巴师”,就载歌载舞地加入了武王伐纣的行列。当时称这种振奋军威的舞蹈为“军前舞”。(彭英明 2001)“这种舞蹈原为军前战舞,天生劲勇。”(林永仁、来层林 2000) 根据史载,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古代巴人骁勇作战,边歌边舞地凌厉进攻的场景。殷人能因此而吓得倒戈而逃,而其歌舞必是战歌、武舞,且士气磅礴、锐不可挡。这是艺术用于战场,取得心理战效应的最好证明。 2) 由军战舞到巴渝舞(或踏蹄舞); “锐气喜舞”的巴人在助周伐纣的战争中大显身手后,受到周主喜爱,一度被引入宫廷,陈于帝王大乐之中。但它的主要生命力在民间,是男女巴人即歌即舞表现欢乐的一种民艺形式,传到唐宋时,又称“踏蹄之戏”。《归分类要》记“巴人、蛮蜒人好巴歌,名曰踏蹄”。陆游《老学庵笔记》具体描述曰:“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踏歌”,其歌词就是“男女皆唱竹枝”。(林永仁、来层林 2000) 西汉时,此种方法又被刘邦借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板盾蛮云:“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间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封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巴人的这种军战舞自此成为汉宫廷舞乐,被称为巴渝舞。“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摆手舞的来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