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学说——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 Schleiden)和德国动物学家施万(T. Schwann)提出的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3. 细胞器——是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 4. 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 5. 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称初生纹孔场。胞间联丝可能分布于整个初生壁,也可能聚集在某些特定的较薄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primary pit fields)。 6. 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7. 纹孔——当细胞初生壁形成时,初生壁上 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8. 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9.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同,结构、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做组织。 10. 组织系统——指有关的若干组织的集团。 11.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12. 穿孔——在植物学上,可以看到随着导管细胞的成熟,上下壁隔消失而形成的孔。 13. 颖果——禾草特有的含一粒种子的乾果,果皮与种皮愈合,非用特殊的碾磨加工方法不易分开。见於除荞麦外的所有谷类植物。 14. 休眠——植物的芽或其它他器官生长暂时停顿,仅维持微弱生命活动的时期。(是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对逆境的适应特性。) 15.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雨后杂草萌发。 16. 种子——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 17. 幼苗——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 18. 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19.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称为通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