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渣滓洞观后感(2 篇)【第 1 篇】参观渣滓洞有感 5 篇 · 参观渣滓洞有感 1 早听说渣滓洞、白公馆是国民党关押、迫害、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两口活棺材”。_年 7 月 18 日,我作为巴东县实验小学百花文学社暑假采风团的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这两个地方,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首先,我们来到了渣滓洞。只见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邻沟,地形十分隐蔽。导游告诉我们:渣滓洞原来是个小煤窑,因为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 年军统特务赶走了附近住的农民,逼死了小煤矿矿主,霸占了煤窑及矿工住房,将其改为看守所。渣滓洞分内外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 16 间、女牢 2 间及一个放风场。外院是特务办公和拷打审讯革命者的地方。该监狱配备了一个连的特务看守,制高点上设有机枪阵地和岗亭,大门是整个监狱的唯一通道,平常封闭,只开一个小门供进出。渣滓洞监狱于 1947 年 4 月曾一度关闭,同年 10 月重新关人。囚禁“政治犯最多时达三百多人。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钧、黄显声、余祖胜、何雪松等等都曾在这被关押和受刑。 随后,我们又到了白宫馆。白宫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 年被戴笠占有后,即改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来的储藏室改作地牢,原有的防空洞成了残害“政治犯”的刑讯洞。这样,一座幽美的山间别墅,就成了杀人不眨眼的人间魔窑。参观中,我的心灵深处一次又一次被众多革命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强烈震动,特别是那位年仅 9 岁的小烈士,更让我泪如泉涌。这位小烈士名叫宋振中,在狱中因营养不良,头大身小,所以难友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是此地烈士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烈士。他短短的 9 岁一生全都在敌人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度过,他不知到自由是什么味道,穿的是“犯人”的囚衣,吃的是发霉带臭味米饭,蚊子臭虫咬他,不得安宁。他渴望自由,憎恨敌人,不愿叫女看守一声“阿姨”,去换取一粒赏赐的糖。小萝卜头年纪虽小却骨头坚硬。为了斗争需要,小萝头刻苦读语文、做算术,学俄语。没有笔和纸,他就用小石子在地上画,没有课本,他就请爸爸、叔叔为他编写……。 在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现在能有如此自由、美好、繁荣、富足的幸福生活,都是“小萝卜头”和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一定珍惜今日的大好时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将来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参观渣滓洞有感 2 记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