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实训课程思考 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网络营销大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进展。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以顺应时代进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物流企业对物流毕业生却不太满意。这说明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对物流人才的培育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因此,充分结合我国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培育出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素养、有用型物流人才,这是亟须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来讲,采纳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简单的实习实训为主,学生无法习得全方位、系统性和立体化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进而无法更好地提高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一)单一的实训手段。很多高校物流专业的实训课程一般都是进行一个或者几个单项模块的教学,实训手段单一,实训的方式和内容大部分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往往结果也是唯一不变的,根本没有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1]此外,实训的内容往往没有贴合物流企业内部的实际业务,因而,实训手段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二)固定的实训内容。在实训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事先设计好了实训内容和实训步骤,只要学生根据实训步骤就可以得到预定的结果。因而很多学生在完成实训之后,却不知其所以然,一旦外部条件发生一些变化,学生就无法随机应变,有效提出解决方案。其实,这种实训方法主要是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却忽视了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比如,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等,而这些素养都是现代社会和企业所着重要求的,实行这种实训方法培育出的人才无法顺应时代的进展。(三)滞后的实训教材。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训课程所采纳的教材都比较滞后,而且和物流实际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知识也比较老化。使用滞后的实训教材自然无法达到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无法满足相关岗位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四)软件为主的实训方式。实训课程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物流的理论知识,掌握物流的相关实践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训课程教学还存在着老师口头说教和重复性的机械化操作等现象。实行这样的实训教学方法,老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制造力,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对实训课程产生厌烦情绪。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