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家为何难获诺贝尔奖工程和化学的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他是知名的实验家和理论家,能够凭直觉并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发现新现象。冯·卡门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工程学家,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而当今健在的哈佛大学教授赖斯(Rice)由于在断裂力学和地震方面的贡献也曾经得到过诺贝尔奖提名。但是这几位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活面貌的力学家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这确实令人扼腕叹息。力学家很难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其学科属性所决定的。力学或者说应用力学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讨论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变形的科学。它是物理学最早的一个分支,但是自从流体力学出现,它与传统物理就分道扬镳了。此时的力学主要倾向于用应用数学的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而近代物理则更多地注重讨论微观粒子的规律。力学也被钱学森定义为“技术科学”,是衔接工程与数学、物理的桥梁;在西方,力学有时候也指应用数学。故而与更多关注原创性成果的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领域相比,力学家更加关注应用,因而与诺贝尔奖的初衷有所出入。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或者力学奖,也有几位力学家因为其开创性的讨论获得了诺贝尔奖。实际上,力学的逻辑和工程思维训练对于他们的获奖也有很大益处。这些幸运的力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位。瑞利——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瑞利(Rayleigh,1842~1919)是英国物理学家,1873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9~1884 年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1905~1908 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08 年起任剑桥大学校长。他的讨论工作几乎遍及当时经典物理学和力学的各个领域,一生共发表了 400 多篇论文。瑞利在弹性动力学领域指出:在地震中应当存在一种沿自由表面传播的偏振波,后被称为瑞利波或者 L 波。瑞利也提出了直接求解变分问题的瑞利(Rayleigh)近似方法,并应用于求解工程振动问题的固有频率。在流体力学领域,他讨论了液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的失稳,称之为瑞利失稳。尽管瑞利在力学上有诸多贡献,但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却是因为在1895 年发现了气体中的一个稀有元素——氩(Ar)。当时他发现从液态空气中分馏出来的氮,与从亚硝酸铵中分离出来的氮,有着微小的密度差异。但是他那经过严格数学逻辑训练的大脑使他具备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轻易把千分之几的数据偏差归结于实验误差,因而没有与诺贝尔奖的桂冠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