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之美体验科普与艺术的融合有感

科学之美体验科普与艺术的融合有感_第1页
科学之美体验科普与艺术的融合有感_第2页
科学之美体验科普与艺术的融合有感_第3页
科学之美体验科普与艺术的融合有感科学可以使人认识抽象的真理,艺术则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科学和艺术有点像夫妻关系:他们貌似独立,却大有交集。而他们的交集点,正是人类制造奇迹的埋伏地。艺术的认识功能和科学的认识功能的结合,让公众通过科学传播作品认识科学、理解科学的同时,也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正如福楼拜所言:“艺术和科学总在山顶重逢。”当他们珍视彼此,相互拔高的时候,就是 wonder 的开始。科普与艺术相融合,让科学增添美的享受。科学与艺术融合后的内容,是充满吸引力与生命力的,可以让观众享受从感知到认知再到觉知的的认识过程,充满体验的欢乐。这令人不禁好奇,科普怎样成为一种美呢?如何运用艺术化的手段展示科普内容?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实际科普场馆中是如何运用的?美的科普究竟有多赏心悦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利用假期,我开启了自己的“研学旅行”——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观摩学习,亲身体验科学之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自然分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它优秀的布展设计为参观者提供了极佳的参观体验。走近上海自然博物馆,鹦鹉螺形状的建筑主体映入眼帘,这不仅是充满技术含量的建筑体,更是一件艺术品,外壁上满满的自然元素——中央的细胞墙代表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形式,东侧的活体墙象征着地球上的植被,北侧石墙则暗示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受河流腐蚀的峡谷岩壁。这不正是建筑艺术与科普融合的典范吗?这浓浓的科学之美将我深深吸引,我不禁加快脚步进入场馆,迫不及待去倾听"演化的乐章",欣赏"生命的画卷",阅读"文明的史诗"。“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恢弘的宇宙科普场景离不开文字的搭配,文学艺术之美为宇宙探究的磅礴气概更添一笔,我的心境在这个“起源之谜”展区中变得澎湃,同时这段文字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比起直观的画面,文字能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更具有张力,更加深刻隽永。文字的加入凸显科普展品的深刻含义,文学艺术与科普的融合给观众带来更多一种维度的美的体验。整个自然博物馆中最令人感到震撼、惊艳的是“生命长河”展区。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场馆的设计和场馆内部内容的摆设可以如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光采光十足,整个参观过程中有一种通透感,心态极为放松,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建筑艺术与科普的融合。与传统橱窗陈列相比,展品的摆放方式更加现代,剥离了那层玻璃,让人更加贴近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雏圣文化+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大量办公文档供您挑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