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新课开始前,仔细阅读本栏目,准确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做到学习的有的放矢)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准确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间和课首 3—5 分钟,认真背诵下列内容,同桌间相互检查)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菜单设置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1.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的关系是什么?3.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如何做?4.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如何全面理解矛盾的特殊性?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什么?【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完成对问题的思考)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一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灵活采用括号框架或者知识树的形式将本课的知识以网络形式呈现)【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独立完成,同位互批,发现问题,交流研讨)1、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A、运动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2、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句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