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逻辑脉络: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为中心,围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通过坚持和完善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第五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主要讲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第六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讲述我国的选举民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等知识;第七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讲述我国的协商民主,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第八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主要讲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素养要求:政治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同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科学精神: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一般程序,知道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法治意识:明确依法治国对中国共产党、各级国家机关和公民的要求。公共参与:知道公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宗教界人士各自的行为规范,为将来扮演相应角色做好准备。第一框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学 习 任 务核 心 素 养1.描述与分类: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表现。2.解释与论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3.预测与选择: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意义与要求。4.辨析与评价:评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同党领导一切工作。2.科学精神:了解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3.法治意识: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1)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