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知识梳理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为主体(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试判断: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提示 ×。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①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② 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试判断: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分配来源中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 )提示 ×。按劳分配在我国的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来源中占主体地位。重点突破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形式和表现所有制角度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并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如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才是按劳入角度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报酬形式尽管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但在不同的企业里并非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形式按劳分配主要表现形式为: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典例运用典例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