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情景导入学习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2.明确按劳分配的含义、作用及其客观必然性。[重点+难点]3.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及其意义。[重点+难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1)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4)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5)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1.(1)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2)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主要手段。( )(1)× (2)×(1)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2)在公有制经济中并不都是按劳分配,现阶段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 教材 P58“探究问题” 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公平。 教材 P59“探究问题 1” (1)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由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2)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阶段,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