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标导引内容目标: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示与建议:1.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讨论: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3.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学习探究思 考 探 究知 识 要 点1.材料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材料二: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⑴ 非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能否实行按劳分配?为什么?⑵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现阶段能否实行按需分配?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⑶ 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中,能否实行平均分配?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经济条件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5.按劳分配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的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⑴ 判断下列收入分别为何种分配方式?① 小王进行技术发明,并把自己的技术发明提供给某企业,获得收入 8000 元② 小张被某民营企业聘为业务主管,获得收入 10000 元③ 小李在投资股票,获利 4000 元④ 小赵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今年增加了工资⑤ 小钱有闲置住房搞出租,获得不少收入⑵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什么意义?2.按生产要素分配⑴ 内容⑵ 原因和意义提示点拨1.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⑴ 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范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但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例如,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属于非按劳分配);条件——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象——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