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2.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 100m,那么他 1s 平均跑多少呢?回答:每秒平均跑 10m。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 10m 呢? 答: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 1 秒破了 10 米,有的 1 秒钟跑 10 米多,有的1 秒钟跑不到 10 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 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 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二、新课教学(一)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 表示. 2)说明: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 t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用心 爱心 专心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问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v =10m/s 代表这 100 米内(或 10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 50 米的平均速度或后 50 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 10m/s?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