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墓范成大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咏蔺相如高 启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鉴赏:这两首诗歌都用典故来委婉言志。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感情,写下此诗。面对着如当年的秦赵对峙一样的局势,作者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高启的《咏蔺相如》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表达了对蔺相如的钦佩和赞美。1.注音礼节甚倨(jù) 睨柱(nì)汤镬(huò) 渑池(Miǎn)张目叱之(chì) 避匿(nì)斋戒(zhāi) 肉袒负荆(tǎn)衣褐(hè) 击缶(fǒu)奏瑟(sè) 2.写对字形 1 ◎写法归纳(1)选材典型。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这个故事既写出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情怀,又写出了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二人之所以成为“刎颈之交”,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应当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相当典型的。(2)反衬手法的运用。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犹胜廉颇一筹。(3)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作者写人物活动,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水涨船高,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镂,须眉毕现。“廉蔺交欢”,矛盾的引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由于廉颇见相如“必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首先是蔺相如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