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7诗三首备课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

高中语文 7诗三首备课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7诗三首备课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_第2页
2/2
7 诗三首三家风骨 脱俗文章 ——陶渊明的文化意蕴他,走出了枯燥玄言、华丽辞藻笼罩着的东晋文坛,将诗的艺术与审美贴近于生活。他,站在了田园诗的源头,向下俯望。他便是陶渊明,让千古文人思索的话题。朱光潜先生说:“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许多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了调和静穆。”生逢乱世,内心的拉力与矛盾整和后,便形成了他——陶渊明儒道佛三家思想的集合体。陶渊明有着儒家的筋骨。少壮时受儒学的熏陶,生命华年长期为官的经历,使他愿一翅冲天,然而希望破灭在现实冰冷的土地上。黑暗的社会,动荡的时局。他时而出仕,时而归田。几上几下,野心家桓玄、刘裕之流的面目昭然若揭。于是乎,他决心解甲归田。田园山水,并非他的初愿。他的诗文中依旧一次又一次地引用着《论语》中的语句。这种矛盾与无奈影响着后世的李白——这位既高歌着“吾辈岂是蓬蒿人”又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伟大诗人。推而广之,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莫不如此。这种思想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内核:渴望大展宏图,又不同流合污。官场失意以后,他们便回归到陶渊明为其筑起的精神堡垒之中,寻求着自己的价值。君子固穷,安贫乐道。这是儒家的准则,也是陶渊明恪守的信条。他高禄不求,厚馈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读着他晚年所作的《乞食》,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的并非低三下四的乞讨,而是儒士的高雅与傲骨。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又有着道家的心境。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应当是那种不受外力干扰,避伪存真的自然,超于世俗而归乎本性。陶渊明是真实的,他不像当时的士族高门不务事实,崇尚虚谈,也不像下层寒士曲意逢迎,博取声名,名不副实,言行不一。他高唱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充满了自然之趣的田园山水诗更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清新的田园画卷。诗文泯去后天受到世俗熏染的“伪我”,返璞归真出一个“真我”。让我们重温一下最富神韵的《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恬美的景物,简朴的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简直达到了化境。语言如此平淡、自然、朴实、质直,明白晓畅,不饰雕琢。读后如饮清泉,浑身每一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7诗三首备课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