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_第1页
1/18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_第2页
2/18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_第3页
3/18
第 5 课 河渠书——一部治水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2.思维:认识司马迁写此书的用意及体现出的科学精神。3.文化:认识我国古代水利治理对国计民生的意义。学法点拨《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 25 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这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陌生。除此之外,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诗美晨读河复(并序)①苏 轼煕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巨野,入淮泗,自巨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②,盖守土者之志也。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③,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万里沙回封禅罢④,初遣越巫沉白马。河公⑤未许人力穷,薪刍⑥万计随流下。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⑦造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东风吹冻收微渌⑧,神功不用淇园竹。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⑨。[注] ①作者此年改任徐州,四月到任,七月就遇到这一场巨大的水患,计自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堤,八月二十一日水到了徐州城下,至十月五日水退,在这些日子里,他率领徐州的官吏、士卒、人民,大力地防守,抢救了徐州全城的生命财产。②神休:神赐喜庆。③这次河决见《河渠书》课文第 11 段。④指汉武帝封禅,治理黄河事见《河渠书》课文 11~12 段。⑤河公:水神。⑥薪刍:柴草。⑦帝:天帝。⑧渌:绿水。⑨槎:木船。写大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