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755 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 20 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35 岁以前,是他读书壮游时期;35 岁到 44 岁困守长安十年,是他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杜甫走向了现实主义,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45 岁到 48 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有特征性,最为杜甫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外在王侯间”;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一飘逸,一沉郁,是很明显的。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2.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3.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1.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样易于理解和背诵。3.《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