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铺垫 上星期天,是母亲的生日。午间,我和往常一样,躲在书房里,要么上网浏览,要么看书,要么写作。午后,亲人们陆续来到:母亲,妹妹和妹夫,弟弟和弟媳。我仍旧和往常一样,走出来,打招呼,稍作问候,说些闲话,然后,把接待任务交给太太,又回到电脑前。我似乎从来都是这样,并非和血缘最近的人谈不来,也不是阔人猛人要我赶写旨在治国平天下的宏文,连不给稿费的本市报馆也没向我约稿,我没和大家坐在客厅谈天,只是出于不爱群聚的习惯。这习惯是可恶的,我知道。然而改不了,幸亏家里人早就晓得,予以原谅。我呢,也思量补偿,到团团坐着吃饭时,嘴巴除了吃,还忙碌地投入社交,恶补亲情。 我即便独处,也有一坏脾性,家里不静就无法写作。好在,现在还可以干别的,比如敲键盘,回复电子邮件。书房的门打开,客厅的谈笑声一波波地递来。亲人们在讨论,争辩,主题是弟弟该不该回中国买房子,在哪里买,花多少钱,多少个居室和阳台,洗手间是坐式还是蹲式。“如今还看到有的新楼装修,马桶和淋浴间不分开,每次洗澡,都把马桶板浇湿了。洗完澡连穿裤子的干地方也没有,活见鬼!”谁在义愤填膺地指斥。笑声,争执,喝茶吃点心的声响,和着窗外不时塞进的日落大道上消防车和救伤车的鸣叫。 我兀自微笑,踏实地、从容地、幸福地打字。回电子邮件不比正经的写作,尽可心猿意马。这时刻,忽然想到,我的自在是有铺垫的,那就是亲人们的和平与健康的人生。如果他们不在客厅制造可爱的噪音,我能安坐在这里吗?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如果因病或别的事故缺席,我也许要在路上奔波,到医院去探望,买药,找医生、律师、移民官、会计师、保险经纪人……以应付一场官司或意外。即便没有显而易见的问题,亲人的事,哪样不叫你牵挂?妹妹多日失眠,最后使用极端手段,喝光有晕眩副作用的止咳药水;母亲的耳鸣如雷;弟弟夫妻吵架…… 英语有一被人用滥的比喻:“冰山一角”,短暂的安宁,浅薄的文字,插在书架上的一排书,属于我的正面的物事(或者叫事业),都被不可见的亲情、爱情这巨大无比的山架承托着。我尽管不愿直接表白,但心里永远洋溢着感恩。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次全家老少十多口,团聚在家,笑闹成谑,我也只是偶尔出去插插话,捎带从咖啡桌上抓一把炒花生。然而,我独处时,总沉浸在巨大无比的完全感中,念着古人的“三大乐事”: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俯仰不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眼泪潸然而下。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