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学习重点】理解词中“愁”的内涵。【学习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清照(1084-约 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玉漱词》。 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自主学习】一、 夯实基础:戚戚(qī ) 乍暖还寒(zhà )(huán ) 将息(jiāng ) 有谁堪摘(kān ) 憔悴( qiáo )( cuì )【整体感知】《醉花阴》这首词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声声慢》这首词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但由于心中有无限痛楚抑郁之情,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