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前方 第2 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 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2.与文本直接对话,解读自己认为内涵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类的“精神家园”。【预习反馈】交流上节课的预习作业。1.文章中的“家”到底有什么含义?(在这篇文章中,很多词语都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实的意思,一是虚的意思。比如这里的“家”,既实指那个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这三句中“家”的意思,是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跳跃。文中还有“在路上”、“流浪”等也都具有双关含义,既是实指,同时兼有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意味:是说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状态。重点解读崔灏的诗进一步说明:崔所念想的那个家并不是遮风挡雨的那个实在的家,而是由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他登楼呼唤的是能给他带来精神安慰的栖身之所。“家”是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息之所;“前方”是理想,是精神的目的地;“路”是人生的征途,是追求理想的过程。)2.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人生旅途之所以是一场苦旅,是因为理想难以实现,精神难有归宿。“实质上”不能去掉,因为它是限定,是从本质上说,从生活现象上说,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不一定都是“苦旅”。有人 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火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人生总在不断探索,总是不能满足现状,因此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3.“人的悲剧性的实质”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重悲剧:1①“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其实应当是‘还’)在于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② 人无法还家:无法还家:一直在流浪,无法找到一生的归宿③更在于:即便还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概括起来作者告诉我这样的悲剧实质,人在外流浪,总在惦念家园,可回到家却发现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家,这个悲剧其实是人一直在生命的旅途上追寻理想,追寻精神的家园,但始终找不到,精神无处寄托的悲剧。【合作探究】离家和归家之 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矛盾吗?(不矛盾。离家和归家都是人内心的一种愿望,离家是为了更好地追逐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归家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