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辛弃疾词三首 誓“死”杀敌1207 年秋,68 岁的辛弃疾病情越来越重。 昏迷之际,脑海中时常闪现自己年轻时带领千军万马疆场杀敌的镜头。临终的九月十日,辛弃疾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感到自己又飞驰在战场上挥刀冲杀,于是大呼:“杀贼!杀贼!杀贼!杀……!” 儿女们听得辛弃疾的大声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作者卡片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侘胄准备北伐,辛弃疾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彩,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有《稼轩长短句》。◎背景呈现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该词约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在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2.《青玉案 元夕》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时值词人刚归宋不久,不受统治者的重用。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