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 虐待( ) ②晚祷( ) ③骤然( )④ 窗棂( )答案 ① nüè ② dǎo ③ zhòu ④ línɡ (2)多音字① 刷 ②绷答案 ① shuā/shuà ② bēnɡ/běnɡ/bènɡ2.辨清字形(1) (2) (3)(4) (5) (6)答案 (1)揉搓 杂糅 (2)蝗虫 惶惑 (3)缀扣子 辍学 啜泣 拾掇 (4)蜡笔 腊肉 (5)车厢 箱子 (6)闪烁 众口铄金《老马》1.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老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和渺茫的希望。2.如何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一句有不容忽视的双关意义。从抽过来的一道鞭影看,所谓“前面”当然是老马按照车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马的命运不会一团漆黑,是会起变化的。《憎恨》3.诗歌第一节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首节以三个否定句铺陈了业已消逝的诗意葱茏的美好风景:“群花”“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月光”“敲着我的窗”,“风和野火向远夜唱起歌”;这些童话般清纯、平和、安恬且生意勃发的景观,成为了一种令人留恋的记忆。连用三个“不问”,语气决绝,暗示了正是诗人当时的现实处境吞噬了诗意的境界。三行长句曲折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愤懑,从而使得第一节诗和以下的诗节之间形成了阔狭顿异、长短交织,从生动的有声有色的描写转入简短的直截了当的叙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诗歌韵味,为全诗定下冷峻的基调。4.“这日子/没有诗”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反动势力的压迫和破坏。5.“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一句展示出诗人的诗人本色、战士性格和哲人风度合而为一的形象。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已深深意识到反抗、斗争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