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题:《登高》(二) 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学习重难点: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笔记 一、朗读诗歌 二、研读鉴赏 1、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的悲还体现在哪里? 明确: 2、诗人的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明确: 3、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明确: 三、艺术技巧 请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和抒情手法? 四、迁移延伸 提高能力 导引: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在大量“悲秋”诗词中,有三种情怀较为突出: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笔记 装订线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外,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的秋天物象还有很多,诸如菊花酒、梧桐树、南飞雁„„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有怀》)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冷落、荒凉触动敏感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愁绪。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