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1页
1/5
高中语文《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2页
2/5
高中语文《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3页
3/5
《杜甫诗三首》 【使用说明】1、利用自习落实好基础知识。 2、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杜甫生平、诗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思想内容。2、学习《秋兴八首》(其一)、《登高》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了解咏史怀古诗歌的特点。3、感受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自主学习】一、作者及诗作背景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1.《秋兴》:《秋兴》八首是公元 766 年秋天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2.《咏怀古迹五首》: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公元 766 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一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3.《登高》: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 767 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