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 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标注、掌握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能力目标:学习借鉴本文提出论点技巧。 情感目标:确立正确的“从师”之道。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 实基础一、知识链接1、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偏重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事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西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3、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基础知识1、 字音、字形传( )道 无长( )无少 句读( ) 或不( )焉近谀( ) 郯( )子 苌弘( )( ) 聃( )蟠( ) 经传( ) 贻(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3、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圣人之所以为圣 4)吾从而师之 5)今之众人 6)小学而大遗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词类活用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世故圣亦圣,愚亦愚 7)孔子师郯子5、辨明特殊句式并翻译1)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