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 3《琵琶行》参考资料第一板块一.整体感知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的“醉不成欢”,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二.学法指导1.学习这首诗,重点是体会诗中的音乐描写。音乐是无色无味无形、非常抽象的东西,用文字进行描写,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难度很大,而白诗却写得非常成功。其奥秘主要就在于他丰富的想象力,诗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因此,我们学习本课,同样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潜入诗的境界,不仅体会音乐的趣味无穷,而且体会诗歌语言的美妙绝伦。2.诗歌都是以情动人,这首诗虽然是叙事诗,但也是借事抒情。不仅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每拨动一弦都动了真情,而且听琵琶女演奏的人,也个个“掩面而泣”、泪下沾襟,至于诗人更是“泣下最多”“青衫湿”。诗有情,人更有情,所以,诵读本诗一定要投入感情,做到声情并茂乃至涕泪交加,如此,方可化诗人的才思为自己的才思,化诗歌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第二板块一.文题解读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此诗题又作《琵琶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用心 爱心 专心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琵琶行》一经问世,即广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