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 【教学目标】 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布置预习:老舍对北平有怎样的情感?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用心 爱心 专心一家人的生活。1918 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 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 年 7 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 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 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二、导入 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古都北京城,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番品读,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到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老北京人老舍怎样话老北京的完美与个性的呢?下面一起来品读他的《想北平》。用心 爱心 专心 三、研读文本 1.(1—3)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