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 3《瓦尔登湖(节选)》参考资料1.整体感知《瓦尔登湖》着重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文章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瓦尔登湖的优美景色,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湖水的颜色变化,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渴望融入自然的思想情怀。2.学法指导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学习本文应从景物描写入手,先详细地阅读全文,在脑海中构思自己关于瓦尔登湖周围的所有景物,尽量让自己浸入到那种情境之中,以此为契机完成文章的整体感悟。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把握在景物描绘所蕴涵的纯净而深邃的思想感情就水到渠成了。第二板块1.文题解读本文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最早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徐迟于 1949 年译成中文出版。梭罗的文章文字精美流利,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叙写了瓦尔登湖边原始朴素的生活。说理透彻,精辟深入,充满了哲理。2.走近作者亨利·梭罗(1817—1862),1817 年 7 月 12 日生于康科德城,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3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 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62 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 44 岁。生前只出版过两本书,其一便是代表作《瓦尔登湖》。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3.背景纵览1845 年,28 岁的梭罗挣脱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美国的国庆节那天,梭罗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小屋。在木屋里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一点时间。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发自肺腑的呼声。4.课文详解瓦尔登湖(节选)亨利•梭罗1.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欲扬先抑。]偶尔一去之人、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但这个湖以深邃(suì)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介绍湖水的特点——深邃、清澈。]这是一个清亮、深碧的湖,长约半英里,周边长 1.75 英里,面积约 61.5 英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