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一、学习要点1、应在把握朱自清当年写此文的心情的基础上读此文。朱自清在写《荷塘月色》的前后不久写过其他一些文章,参照这些文章中的句子,如“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给 S 君的《一封信》),可以体会到朱自清在《荷》文中的一些语句,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等等,实际上是有深刻含义的。可以将之作为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2、应在分析朱自清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位置的基础上读此文。以往,我们更喜欢将朱自清当年的心情与 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强调 1927 年的事件对其心境的影响,这不能说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陈竹隐在《忆佩弦》这篇文章中提到朱自清对自己的分析“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这令我们多少应感受到朱自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准确地说,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对他人生选择的影响。国共两党的分裂,对于他来说不可能没有影响,毕竟他是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良心”,是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中走出来的。看着蒋介石的血腥屠杀,他的内心怎能没有震撼!但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能选择激进的武装革命的道路。他是自由主义者,即使“五四”前后人们曾热烈呼吁的发现与重视“个人价值”的年代已结束,但他也绝对做不到因任何理由——“政党”也好,“时代趋势”也好,“主义”也好,“理想”也好——放弃自己内心对自由的坚持。此时的他,是矛盾的,但即使如此,坚持个人思想的自由、行为的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仍然是他凌驾于矛盾之上的毫不犹豫的选择。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影响不了他的这种选择。于是矛盾中的他,干脆选择了“暂时逃避”一法,在《荷》文中,逃进了无边的“荷香月色”之中。因此《荷》文中,做“自由的人”,不做“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不说“一定要说的话”,是另一把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3、在把握作者在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的节奏的基础上读此文。全文共有 10 段,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 段)欲游荷塘,第二部分(2—6 段)欣赏荷塘月色,第三部分(7—10 段)思古怀乡。而这三部分对应的作者的心情分别应是: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一部分:“心里颇不宁静”第二部分:在荷香月色中排遣“不宁静”的心绪,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