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二) 每日一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5 分钟) 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 132 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 1700 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 117 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1《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 30 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 3.1466 和 3.1622 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 1800 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 1300 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