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1页
1/7
高中语文《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2页
2/7
高中语文《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3页
3/7
《蜀道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2、理解诗歌反复手法和夸张手法的作用。3、把握诗歌的主旨。4、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学法指导】1、 自主赏析法 2、 自主诵读法【预习自测】一、课内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咙言(ló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3.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助词,无义。二、感受诗人表现蜀道之难的手法和角度,按要求从诗中找出相应诗句填写。(1)、古蜀国闭塞历史悠久,说明蜀道之难: , 。 ,课 前 。(2)、五丁开山的传说,说明蜀道的开凿之难,人力无法做到,需要神力。 , 。(3)、山势高危,难以翻越。 , 。 , 。 , 。(4)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 。 ( 5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试引用诗句加以阐述。 , 。 , 。 ( 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找出相应诗句。 , , 。 , 。 , , , 。 【课堂探究】一、诵读、赏析第二小节。1、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学法指导:根据景物的特点进行概括) 课 堂 二、1、诗中几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次的含义有何不同?其作用又是什么? 三、诵读、赏析最后一节诗的内容 1、“剑阁峥嵘而崔嵬… …化为狼与豺”这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 2、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当堂训练】一、1.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介词,用)B.所守或匪亲(有时)C.但见悲鸟号古木(只)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2.从词的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B....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