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相对论的诞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典的相对性原理以及光的传播与经典的速度合成法则之间的矛盾。2.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分析物理现象与定理定律矛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科学假设在科学发现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力量。【教学重点】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教学难点】光速不变原理。【教学方法】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相对论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及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惯性系?什么是非惯性系?举例说明。生:牛顿运动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匀速运动的汽车轮船等作为参考系就是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例如我们坐在加速的车厢里,以车厢为参考系观察路边的树木房屋向后方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房屋树木应该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但事实上没有,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这里加速的车厢就是非惯性系。师:很好,根据惯性系的概念,不难推出,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二)进行新课1.经典的相对性原理师: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简单的力学问题。(投影问题)如图,在列车车厢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0.5 kg 的小球,正随车厢一起以 2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在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前的 F=5 N 的拉力作用,求经 10 s 时,车厢里的观察者和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用心 爱心 专心1学生分析:对车上的观察者物体初速度 v0=0加速度 a= mF =10 m/s210 s 时速度 v1=at=10 m/s对地上的观察者方法一:物体初速度 v0=20 m/s加速度相同 a= mF =10 m/s210 s 末速度 v2=v0+at=30 m/s方法二:根据速度合成法则v2=v1+v0=(10+20) m/s=30 m/s师:通过这个例子大家看到,在两个惯性系中,虽然观察到的结果并不相同,一个是 10 m/s,另一个是 30 m/s,但我们却应用了同样的运动定律和速度合成法则,也就是说,我们相信: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的任何力学实验都无法判断这个参考系是否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做匀速运动或者说任何参考系都是平权的。(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相对性原理,并进行讨论)2.相对性原理与电磁规律师: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