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高考目标定位】考纲导引考点梳理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2.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1.溶解平衡。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3.沉淀反应的应用。【考纲知识梳理】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 AmBn(s)难溶于水,但在水溶液中仍有部分 An+和 Bm-离开固体表面溶解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 中的 An+和 Bm-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An+和 Bm- 的沉淀与 AmBn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称之为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AmBn固体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mBn (s)mAn+(aq)+nBm-(aq) 2.溶解平衡的特征:(1)逆:可逆过程;(2)等:沉积和溶解速率相等;(3)动:动态平衡;(4)定:离子浓度一定(不变);(5)变: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直到建立一个新的沉淀溶解平衡。3.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0。C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二、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1.表达式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符号 Ksp 表示。即:AmBn(s)mAn+(aq)+nBm-(aq) Ksp =[An+]m·[Bm-]n Ksp 仅受温度影响。 2.溶度积规则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离子积 Qc 和溶度积 Ksp 的关系:①Qc > Ksp 时,析出沉淀。②Qc= Ksp 时, 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状态。③Qc < Ksp 时,溶液未饱和。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调节 PH 法,加沉淀剂法。如:Cu2+(Fe3+、Fe2+)离子和除去方法 2.沉淀的溶解:(1) 酸碱溶解法 (2) 盐溶解法 (3) 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如:Mg(OH)2沉淀的溶解方法 3.沉淀的转化:实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如:水垢中 CaSO4的除去,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等【要点名师精解】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1)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 Ksp 不变。 (2)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Ksp 增大。(3)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的某些离子反应的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 Ksp 不变。【例 1】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 BaSO4 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