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标要求考纲展示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纲解读1. 程朱理学对促进儒学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 陆王心学的内容是什么?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异同?1. 为 什 么 说 李 贽 是 “ 离 经 叛道”?2.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考点梳理一、宋明理学1.理学的创立(1)背景① 魏晋时期的道教兴起和佛教传播冲击着儒家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② 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2)理学的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而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北宋的“二程”又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2.理学的成熟(1)南宋的朱熹通过对理气关系、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整理论述,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朱熹强调儒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三纲五常”的社会实践理论;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以“正君心”。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达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3.理学的发展(1)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于人生日常直接体悟。(3)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理学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2.黄宗羲(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2)其主张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应,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3.顾炎武(1)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希望改革弊政、拨乱反正;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王夫之(1)其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