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含义 ◆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重点与难点】◆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自然灾害的含义(一) 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 发生的,对人类 构成危害的事件。 气象灾害:如 (飓风)、 、 寒潮等。2、分类 地质灾害:如 、火山、 、泥石流。(二) 洪水和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 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 ,就形成洪灾。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冲毁 、道路和桥梁,淹没 、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 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 、电力、 、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 活动的停止和 秩序的紊乱3.洪灾的形成原因气象因素: 、大量冰雪 。河湖因素 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 ,植被覆盖率越 ,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 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河流水位 、河床坡度 。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 的速度。拓展:我国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其中尤以暴雨洪涝最严重,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原因如下:(1) 气候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2)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4)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4.洪灾的防治措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防止洪水漫溢。 ,加快泄洪速度。开辟 ,开挖 ,降低洪水水位。提高 意识控制 ,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 管理加强灾前 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经典例题 1】(2011 年江苏卷)图 1 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