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高中数学 第二章数列第 1 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新人教 A 版必修 5【知识梳理】(一)知识框架(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与数集的区别:次序。数列的分类:按项数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按项之间的大小分类(递增、递减、常数、摆动数列):①递增数列——an+1>an;②递减数列——an+1<an;③常数数列——an+1=an;④摆动数列——相邻两项间的大小关系变化不定;⑤有界数列——|an|≤M(M 为常数)。运用函数观点理解数列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表示方法相同——解析法(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列表法,图像法(在坐标系中的一群孤立的点),区别是数列的定义域是自然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2)数列的项、项数、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注意{an}与 an的区别,通项公式反应了次序对于数列的重要性。通项公式的两种重要变形——an=a1+(a2-a1)+(a3-a2)+…+(an-an-1)(演变为裂项相消求和法);an=a1×(迭乘法)。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有很多数列往往只有递推公式而没有通项公式,有些数列既有递推公式又有通项公式;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是唯一的。通项公式反应了数列的函数性质: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自然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 f(n),当 n 从 1 开始依次取自然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的简单运用(3)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区别与联系递推公式的运用(4)数列的前 n 项和:,当 n≥2 时,an=Sn―Sn―1。在数列{an}中,an与 Sn的关系:an=。(5)常用的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① 观察法:观察项数与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前后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已知前若干项时,可以通过观察与猜想、归纳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此法时,要做到:有次序,有序号,有函数观念,正确找出项与序号之间的变化规律。熟记一些常见数列,如{(-1)n}、{n}、{n2}、{2n-1}、{2n}、{2n}、{}等。② 公式法: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直接求解。阶差法:将数列{an}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作阶差 bn=an+1-an,得到新的数列{bn},若阶差数列可以求和,则数列{an}可以求通项公式:an=a1+。1 ③ 利用前 n 项和 Sn法:。注意:在什么时候 an合并书写,什么时候需分开书写④ 利用递推公式法2、等差数列(A.P.):(1)等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