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节教材分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编写还是练习的设置上显然都更加重视对光的本性认识的总体方法、宏观思想如连续性与分立性思想、概率思想;尊重实验,打破日常经验思想的渗透.即不仅让学生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同时要通过实验和举例让学生深刻领会光波不是宏观观念中的水波、绳波等机械波模型,而是一种几率波.要让学生认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人的直接经验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设想一种模型,尽管以日常经验来衡量,这个模型的行为十分古怪,但是只要能与实验结果一致,它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正确代表所研究的对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2.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3.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二、能力目标1.能自己举出实例理解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2.能通过日常和实验事例理解概率的意义.3.能领会课本的实验意义.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会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体会我们惟有敢于打破旧的传统的经验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教学重点1.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光是一种概率波.●教学难点1.概率概念.2.光波是概率波.●教学方法在学生阅读课文及《康普顿效应》材料的基础上对分立性和连续性、概率、光波是概率波等问题展开课堂讨论.由学生回答课本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归纳,统一认识.●教学用具CAI 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现象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这使人们感到困惑,光的面目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好像很难在脑子里描绘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的图景.所以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光是什么的课题——光的波粒二象性.(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同时思考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及练习二的(1)、(2)、(3)[用时 15′](二)课堂讨论1.分立与连续是相对的[教师]谁能仿照课本的例子举例说明分立性与连续性是相对的.[学生相互讨论][学生甲]在地上撒一把米,这些米看起来是分立的,如果直接倒几筐米组成米堆时,测一堆米的体积可以认为它是连续的.[学生乙]下雨天,一开始是雨点,是分立的,下大了以后,就变成了连续的了.[教师]说的非常好,记得我们学习气体的压强时打过这个比方.雨下大了以后在伞上将产生持续的或者说是连续的压力,对不对?[学生]对.[教师]还有吗?[学生丙]课本的实验,当曝光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