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19题专练高考第19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从考查形式看,以热点文字材料为主,漫画题、引文题形式也有考查。1.中国在向西方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可以支持上述观点的有()①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途径②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④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需要保障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新兴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的文化安全,②不符合题意。2.地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承载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用文化装点地铁,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远景,是上海市申通地铁推动“文化进地铁”的初衷。推动“文化进地铁”有利于()①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②拓展发展空间,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③利用鲜活载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③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①错误,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手段;开展多语教育意在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故④不是题目原因。4.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①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②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③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文化发展不失根基④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5.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①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旨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④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老地名只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并未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不符合题意;国家保护地名文化主要是基于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并非以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②表述错误。6.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③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7.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母体,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书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