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一、要点讲解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复习时要知道,个人收入不可以全部用于消费,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一(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一般来说,个人可支配收入又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学生要理解这里的“储蓄”有多种形式,也可能是负值。2.决定和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复习时要注意三点:(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人的预期。(3)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同学们在理解“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低”这个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上述教材中所列出的这些因素。3.适度消费及适度消费的经济、社会作用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适度消费阿作用,教材说了两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努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除了教材上的两点,还对解决民生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直接促进作用。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复习时要对这对关系全面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具体水平、结构决定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消费方式如何;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度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超前和滞后的消费阻碍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影响生产结构的调整。5.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今年地方两会上,“建设幸福城市”就是个热议话题。比如建设“幸福武汉”、“幸福沈 阳”、“幸福广东”、“幸福山东”、“幸福重庆”……江苏南京则提出要把人民幸福当做发展“第一目标”。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衡量幸福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视角:(1)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2)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3)与闲暇时间的多少及利用程度相关。(4)与生活环境相关,这里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6.提倡艰苦朴素复习时要把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人水平的奢侈浪费;同时,提倡个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反对不思进取、安于享乐所以,到任何时候,艰苦朴素都不过时。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7.消费结构及其变动的一般趋势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