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化学计算【课程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含义,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分析计算;2、根据化学反应的事实和各种已知条件,对有关纯物质反应,含杂质物质反应进行分析和计算。3、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迁移运用;4、化学式的计算设置在“新情境”中,计算一些和生活、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各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5、溶解度的定义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海导航】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各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各种物质总式量之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之间是正比关系,利用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设:设未知数。写:写出该计算题中所涉及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找:找出已知物质与未知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列比例式。算:计算,解出结果。答:简明地写出答案。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计算,以及体积和密度的换算;(ρ=m/v)2、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换算关系如下:m 混×a % = m 纯m 纯÷ a % = m 混)3、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4、有关质量差的计算;(差量法是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增加或减少)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直接找出所求的量。) 5、有关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的计算。6、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六、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例如:H2O 表示水;宏观意义: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例如: H2O 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例如:H2O 表示一个水分子;微观意义: (2)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还表示这种分子的原子个数。例如:H2O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七、有关化学式计算:1、与化学式有关的知识网络:2、化学式式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x 原子个数之和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式量4、根据质量分数求式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100%【例题解析】例 1.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5.5g 加热分解,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7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氧气的质量。(守恒法)例 2.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 2.02g,用氢气充分还原,铜的质量为 1.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