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原子结构模型【自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学会用四个量子数来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会吸收或放出光子,并了解其应用。3.了解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认识从原子、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讨论模型方法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5.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自学助手】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1803 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英国化学家 ,1903 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 ”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模型,1913 年玻尔提出 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的 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2.光谱分为 和 ,氢原子光谱为 。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 的实验事实,丹麦科学家波尔在 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的原子结构模型,该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 在不同能量的 上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 的能量是 。3.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 四个量子数决定的。其中,主量子数 n 的取值为 …,对应的符号为 …,n 越大,表明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 、能量 ,因此将 n 值所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 。在多电子原子中,角量子数 l 与 一起决定着原子轨道的能量,若两个电子所取的 n、 l值均相同,就表明这两个电子具有 。 对于确定的 n 值,l 的取值共 个,分别是 …,对应的符号为 …,在一个电子层中,l 有多少个取值,就表示该电子层有多少个不同的 (也称亚层)。对每一个确定的 l,m 值可取 ,…,共 个值;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只有 种,分别用 来表示。一旦确定了 n、 l 和 m,就确定了 即原子轨道,再加上 ,即可完整描述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4. 4p 轨道的主量子数为 ,角量子数为 ,该亚层的轨道最多可以有 种空间取向,最多可容纳 个电子。【思维点拨】【例题 1】下列各电子层中不包含 d 亚层的是A.N 电子层 B.M 电子层C.L 电子层 D.K 电子层【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四个量子数的掌握情况。在一个多电子的原子中,若两个电子所占据原子轨道的 n、l 相同,就表明这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我们就用电子亚层(或能级)来表达n、l 相同电子运动状态。对于确定的 n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