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2.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思维导图考纲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布局的特点,理解区域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微专题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一、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A 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 辽河平原,D 大兴安岭,E 小兴安岭,F 长白山。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 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决定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临近海洋,决定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决定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地资源优势(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2.土地开发(1)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