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培育的经济价值论人格培育的经济价值 摘 要: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从微观经济层面分析人格培育的经济价值,论证人格培育与经济进展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指出人格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是一种经济资源;人格培育费用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人格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格教育发挥其经济功能的核心课题。 关键词:人格培育;经济价值;人格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13-0062-02 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效率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进展,是构成经济进展的内生变量[1]。这里所说的制度,包括伦理观念和道德法律规范,由此可以作出推断:与经济进展要求相契合的个体品行,也能产生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对经济进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一、人格因素的经济价值 人格是个体关于世界的一套信息,包括个体的认识、思想、道德、信仰、价值等。它在个人与周围世界,个人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上提供了整体性解释与合理性辩护,同时也是对个人行为的一套约束。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意识形态功能所作的分析,人格因素主要有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合作效益、激励经济努力、克服“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社会经济功能[2]。 首先,人格是个人与其环境达到一致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式出现,简化决策过程,从而减少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若干价值推断与行为推断达到“一致同意”的信息费用与谈判费用。 其次,通过减少交易费用,节约社会成本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进展。人格能够修正个人行为从而减少或克服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成功的人格教育有利于提高对诚实、信任、勤俭、责任、良心等的评价,从而使个人搭便车或违犯规则的行为减少,阻止不诚实、投机取巧、背信弃义等行为的发生。成功的人格教育还能使人们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人格品质还会影响个体或群体间的合约协定的成本,维护团体的团结与生存,从而通过加强合作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再次,人格具有激励功能。人格因素能够对人们的经济努力提供激励,促进经济的增长与进展。在分工和专业化已成普遍现实的社会条件下,人格教育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信心与热情,坚定实现行动目标的决心,通过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推动人们制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精神取向和工作态度对经济进展的意义。人的素养是生产力进展的决定性因素,其直接决定着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