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伴上腹部痛苦,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西医分为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笊型胃炎、胃萎缩)和多灶萎缩性胃炎(B 型胃炎、胃窦萎缩)。属中医学的“胃脘痛” “痞满”等范畴。二、诊断【西医诊断】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主要依赖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活检。1. 症状约半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痛苦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常见食欲不振、暧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乏,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2. 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少数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3. 实验室检查(1)胃液分析:正常胃液的 pH 为 1.31.8 如刺激后,最大分泌时的 pH>6.0 则可诊断为真正胃酸缺乏;A 型患者无酸或低酸,提示壁细胞数量显著减少;B 型患者大多正常或为正常值低限,但一般不会反酸。(2)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胃窦部黏膜的 G 细胞分泌胃泌素,A 型胃炎患者 G 细胞数量不减少,因而血清胃泌素显著增高;B 型胃炎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直接影响 G 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3)幽门螺杆菌(Hp)测定及其抗体测定:伴有活动性胃炎时,此检查常呈阳性。(4)内因子:可减少到 46U/L。(5)伴恶性贫血者:贫血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象提示有核细胞增生,以红细胞系增生为特征,红细胞呈巨幼型改变。(6)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胃炎中,胃体菱缩者血清胃泌素 G17 水平显著升高,胃蛋白酶原 1 或胃蛋白酶原 I/I 比值降低;胃窦萎缩者血清胃泌素 G17 水平降低,胃蛋白酶原 I 或胃蛋白酶原 I/I 比值正常;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降低。检测血清胃泌素 G17 以及胃蛋白酶原 I 和 II 有助于推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萎缩部位。4. 辅助检查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1)内镜诊断① 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状、片状和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出血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