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两课时)【课程标准要求】标 准活 动 建 议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网络,自主了解国家重大工程及发展现状。学会归纳总结分析思路和方法。自主选取案例,合作探究。【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区域的相关内容,学习时要联系区域的相关知识。不论是南水北调还是西气东输工程均纵贯南北或横跨东西,涉及的省区多,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南北、东西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前安排学生复 习初中学过的华北地区、新疆地区、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流域等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新疆的资源优势及经济状况,以及我国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及资源状况,做好知识准备。同时,本节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中国环保网、中国科普网、中国新华网、 西部大开发、中国能源网等。让学生先自主的探究问题,通过观察图像、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知识构建】【教学目标】 1.了解南 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线;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其他的调配工程。2.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3.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使学生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跨地区的资源调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中的重大工程,与经济、社会、生态联系紧密,因此了解调配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本节内容的重点。2.教学难点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区域知识欠缺,尤其是资源的分布现状模糊,因此,“我国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是学生攻克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工程【课前准备】1.复习初中学过的我国主要区域特征。2.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南水北调的背景资料。3.了解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状况以及该工程的影响调查等。【读图训练】[读图要求]:认识我国华北地区。认识我国长江黄河水系。读图了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