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① 泥沙淤积,“地上悬河”② 人为原因③ 生物措施④ 区位优势⑤ 传统产业的衰落⑥ 产业结构多元化⑦ 供需矛盾⑧ 中线方案⑨ 环境问题⑩ 核心思想和支撑技术[学思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显著,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同,其整治的措施也不同,如下表所示:项目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① 黑土被开垦后,容易使黑土层流失;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① 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加强土壤的培肥;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① 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地势平坦,有大面积的地势低洼处;③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等① 旱涝治理—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发展节水技术;②低洼地治理—采用“鱼塘—台田”模式发展立体农业;③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坡地开垦,乱砍滥伐① 发展立体农业;②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① 干旱多大风的气候;②丰富的沙源;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① 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③构筑防护林体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①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① 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