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区域可持续发展①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②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2)水土流失① 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② 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2.水土流失的原因(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 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② 降水集中,多暴雨。③ 植被稀 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① 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② 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即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得该地区自然条件不稳定,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基础。3.水土流失的危害4.水土流失的治理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措施类型具体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特别提醒]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并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坏及对土地利用的压力。 (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 )(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损失最大的地区。( )(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