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指标。2.了解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3.掌握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发展的趋势1.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 ( 地区 ) 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 ( 地区 ) 生产总 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3.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三、工业化阶段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四、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2.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教材 P9活动]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2.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 19 世纪中叶以后,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4.略[教材 P11活动]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1)空间结构的变化: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线路密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状逐渐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主要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