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1.成因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2.措施[教材 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种类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教材 P44~45活动]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2.(1)(洞庭湖区 20 世纪 50~80 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人口增长快,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围湖造田能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故出现围湖造田现象。(2)影响:增加了粮食产量和收入;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日益严重;航道断航时有发生;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洪涝灾害,恶化了生态环境,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3.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但是湿地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湿地本身又具有产出作用,能产出丰富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供人类使用。若把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开垦,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未开垦的湿地,是得不偿失的短期利益行为,是非常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做法,应当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4.图 2-10 的含义是过度性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图中渔民用小船和细网在河中捕鱼,连非常小的鱼苗都捕了上来。这种做法会使河...